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只是一般劳动工作。茶艺是一种社会行为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器具则更讲究、更精致,不仅要好使好用,而且要有条有理,有美感。所以,早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
茶具搭配是生命特质的展现,也是生命态度的呈现——青瓷茶具的出现,正好恰如其分地阐释了充满东方哲学思想的“茶道”,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饮茶者藉由青瓷与茶水的交融中,找到个人的生命特质与生命态度的终归宿。
在茶具文化历史上,有一颗非常璀璨的明珠:青瓷茶具。
龙泉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从唐朝开始便已经成为茶具家族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种类,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如今仍然是人们的首选。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年间,这时候人们开始生产青瓷,其色泽纯正、透明发光,是众多陶瓷中的精品。但是,直到晋朝前,青瓷茶具仍然未能形成规模生产。晋朝以后在浙江一带出现了越窑、婺窑、瓯窑等生产青瓷的重要窑口,并渐具规模。
唐朝专业茶具的形成让青瓷这种优秀的陶瓷在茶具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从此有了一个专业的名字——青瓷茶具。青瓷茶具到了宋朝发展进一步加快,大名鼎鼎的宋朝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就是青瓷茶具的重要产地。明朝时期所生产的青瓷茶具更是优秀,不仅质地细腻、造型端庄,而且釉色青莹、纹样雅丽,并远销海内外。16世纪,青瓷茶具逐渐出口至海外,并轰动了整个法兰西,由此名声大振,声望在外。
青瓷茶具是一种特别的陶瓷茶具,其可供多种茶叶进行冲泡,比如乌龙茶、红茶和绿茶都是非常合适的。青瓷茶具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特色会在某种意义上给饮茶增添更多乐趣。
出产青瓷茶具的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在历史上久享盛誉。
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长、窑址分布广、产品质量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大的青瓷名窑。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与技能性主要表现在原料配制、成型装饰、高温烧成等方面。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如今年近百岁、恢复龙泉青瓷活动的组织者、曾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和浙江省副省长的翟翕武先生,在1959年5月参观龙泉瓷厂时情不自禁地赞叹:“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的确,龙泉青瓷的大特点就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古色古香的审美情趣。
笔者本人酷爱茶,有缘得识名为“太极无限”的青瓷茶道套组,其外观精美且设计绝妙,是专门为品茶、懂茶、爱茶之人贴心设计的。茶道既然是道,自然是要悟,悟的过程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茶人追求的是清净、自然、平和、质朴。青瓷茶器气质如翠似玉,与茶汤淡雅相配相衬,绝妙无比。此套茶具设计成八卦图符,阴与阳、红与黑、天人合―,生生不息,是传统东方文化精髓与青瓷语言的水乳交融。
此套茶具寄托至深:八卦图在古代建筑装饰中是用于辟邪的图案之一,常见于墙壁、屏风、铺地、瓷器等处,能镇邪除灾,带来吉祥。
八卦图包含了宇宙万物的整体观、运动观、平衡观;八卦图包容了整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八卦图浓缩了人类的感情和对生命的礼赞!
这套青瓷茶具,它是用现代青瓷语言,阐释着充满东方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对于哲学,我们的老祖先们远比我们聪明。“和而不同”早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国语 · 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据此,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是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而提出的,但这里提出的不同,并不是互不相关,各种“不同”因素之间,必须有“和”,“和”就是事物之间有益的相互关系——就像茶叶和水、茶水和茶具……
上面提到了“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水、火、木、金、土是什么?五行。这“行”字,该怎么讲呢?郑玄说,行者,顺天行气也。五行其实是五气,比喻为物质所具备的五种个性。八卦象数疗法讲究“八卦为体,五行为用”,将这一文化理念落实在雅致精美的母瓷青瓷题材上,正可谓“气质相得”。
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的这种生克关系是循环无端、往复无穷的,整个物质世界,不论是天体,还是人体,都是严格遵循五行生克、相对平衡和有序的规律才能保持内部的相对稳定性。
这其实正是八卦图、八卦象数疗法中所遵循的规律,也是每个爱茶、爱瓷之人都能在青瓷里面找到平衡、充实和快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