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泡工夫茶,没有相关的茶具是无法泡出好茶。但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茶事中的繁文缛节与社会的发展不适应,于是出现了茶具的简化。与工夫茶关系为直接的是"三件套"。文化的功能主义告诉我们,"存在就是道理"。那么今天的简化茶具的存在,必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陆羽在其《茶经》中列出茶具"凡二十四种",潮州的茶具也有茶壶、茶杯、茶洗 、茶盘、茶垫、水瓶、水钵 、红泥小火炉 、砂铫、羽扇与钢筷等十种。我们在这里只讨论与泡茶直接关联的"三件套"茶具。"三件套"茶具虽然简约了,但要求更高。
景德镇青花瓷茶具套装莲花功夫茶具
1、对茶壶的要求
没有使用茶壶泡茶,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工夫茶的品位。工夫茶壶初用的是宜兴的紫砂泥料。紫砂泥料用深藏在当地山腹之中特有的紫、红等彩泥,泥质天成。经加工成型,再放到1100℃左右的高温窑炉中煅烧成陶。由于泥料中含有氧化硅、钠、钾、锰、镁等多种化学成分,烧后的成品赤如红、紫如葡萄、赭如墨菊、黄如柑橙,绚丽多彩,变幻莫测。
潮州艺人也从当地找到朱红色粘土制壶。由于粘土更细腻,因而更适合于手拉技艺。潮州手拉朱泥壶以做工精细著称,与宜兴紫砂壶相得益彰,共同成为冲泡工夫茶的上佳器具。茶壶的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很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工夫茶壶的造型数以千计,"方非一式,圆无一相",有仿几何形体造型,工艺精湛,色泽纯朴。艺人们在壶体上用钢刀代笔,雕刻上花鸟山水,金石书法,使工夫茶壶成为一种融文学、书法、绘画、雕塑、金石、造型于一体的艺术品。品茗之余,兼赏其艺术,给人以知识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工夫茶壶还有高矮之分,口径也有大小之别,这与泡茶有密切关系。除大、小、深、浅外,以前对茶壶还有"三山齐"的要求。但是,对壶的这种品评标准显然不能适应当代多元审美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新型壶艺跳出了"三山齐"的品评标准。
冲工夫茶除了用"冲罐"之外,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在潮州菜馆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来一巡工夫茶,那就是用"盖瓯"冲的,这是为了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一次可以有十杯至十二杯。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不过,只要冲茶的人"工夫"好,用盖瓯也可以冲出好工夫茶的。
景德镇青花瓷茶具套装莲花功夫茶具-茶杯
2、对茶杯的要求
茶杯也是冲泡工夫茶的必备器具。上面讲过,工夫茶这种冲泡方法是潮州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生存之道,是为适应当地环境而采用的一种策略。其特点就是茶汤浓稠。这就要求茶杯必须小巧,因太大的杯显得笨拙,杯型多样又显得没有味道。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称为"若深杯"而且形制、大小一致,以显公平。
茶杯虽小,但在茶文化中的地位也不可小视。茶杯的制作也难坏了一代代艺人。传统茶杯的制作的标准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
为配套茶壶,必须考虑全套工夫茶具的色调与协调问题。聪明的潮州艺人尝试着制作陶质的茶杯。陶质杯在与茶壶的配套上,与茶壶的色调协调,避免了外观上太大的色调差。但是,陶质茶杯杯底的颜色又使杯中茶汤的颜色丧失,降低了品茶的乐趣。
经反复的试验,艺人们采用了在陶杯里面施白釉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但是,由于陶质杯体与杯中釉层的收缩率不同,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杯中的白釉层会出现裂纹。近年,我们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们开发出的特殊釉料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既能在色调上与茶壶、茶盘协调,又在材料上解决了以往施釉陶质茶杯"裂釉"问题,因而深受爱茶者的好评。
另外,典型的工夫茶具都配置三个茶杯。三个茶杯有如三个"口",三口形成"品"字。这与工夫茶围绕"品"字而展开的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
3、对茶盘的要求
工夫茶具中的盘与一般意义上的盘是不同的。它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为使用方便,上面的茶盘是一个平盘,盘中心钻有小孔,方便多余的茶水向下流淌;下层是一个碗状的容器,用来接上面的盘流淌下来的水。这样,在泡茶过程中,洗茶水、洗杯水可以暂时储存在下面的碗中。茶盘也称为茶海,有海线纳百川之意。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工夫茶的茶盘通常为光滑、耐用的瓷质。由于瓷质经高温煅烧而"瓷化",质地坚硬,不渗水,不吸垢。而且表面光滑明亮,便于在上面绘画,表现各种与营造茶文化氛围相符的题题材。制作精良的工夫茶盘也成为工艺品。传统的茶盘都要达到"宽、平、浅、白"的要求。盘面要宽,以便有更大的存放茶杯的空间,能根据需要放多几个怀,同时也显得更为"大气";盘底要平。这 样才不会使茶杯不稳,避免摇晃;边要浅,色要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但是,瓷质茶盘固然有其长处,但也有其明显短处。首先是瓷器由于烧成的温度高,通常要达到1200摄氏度的"瓷化点"。瓷坯通过这么高的温度煅烧时,容易造成变形。精美的瓷坯造型经过高温煅烧之后很难保持其优美的状态,因而降低了其造型的"美";其次是瓷质的白亮与壶、杯的色差对比太强烈,使茶具的整体协调性差,降低其审美情趣。
基于上面两个因素,近年,陶质茶盘大量出现。陶质茶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茶盘在制作和使用上的问题。由于陶质茶盘不易在煅烧过程中变形,因而更有利于纯手工制作。从实际应用上看,手工陶质茶盘的艺术品位大大提高,更好地契合了工夫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