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白釉和黑釉的成分主要差别在于铁含量不同。白釉是铁含量很低的高温透明釉,釉本身没有颜色。因为陶胚是白色的,所以看起来是白色的。在釉料中铁含量降低到0.75%以下的情况下,涂在白色的瓷胚上,经高温烧制后就会产生白色的釉。发现的最早的白釉是出土于东汉墓葬的白瓷器。
著名的白釉品种包括唐代的邢窑白瓷、宋代的定窑白瓷、元代景德镇窑的卵白釉、明代的永乐甜白釉以及明清时期的德化窑象牙白釉等。
黑釉主要是以铁为着色元素,釉中含有5%以上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就呈现出黑色,因此得名。早在东汉时期,越窑就已经烧制出了黑釉,但是其釉质不纯。在东晋到南朝初期,浙江德清窑生产出的黑釉瓷具有光泽的釉面和漆黑的颜色。唐宋时期,由于饮茶的流行,黑釉茶碗风靡一时,黑釉瓷的制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传统瓷器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