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窑在《中国陶瓷史》中记载“从东晋至南朝初,德清窑生产历史约100多年”,一般的人都认为德清窑属于越窑系。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对德清窑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后,中国古陶瓷学会、浙江省考古所、湖州市和德清县的文物工作者先后在湖州东苕溪新发现古代窑址100多处,考古证明德清窑比越窑早,越窑是在德清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湖州德清窑原始青瓷始烧于商代,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窑址遍布德清及吴兴区的东苕溪中游两岸。
1.从时间上比较:德清窑瓷器产生时间早,越窑瓷器产生晚。
德清窑瓷器早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商代。德清窑地处杭嘉湖平原,在考古中已发现湖州德清窑区(东苕溪流域)从商代到战国时期的古窑址有109处,其中在吴兴埭溪的黄梅山、老鼠山(南山)和德清的水洞坞等地已经发现了商代时期原始青瓷的窑址,黄梅山窑址考古发现原始青瓷和硬纹陶同窑烧制,商代的“原始青瓷”可能为我国瓷器的鼻祖,属于瓷器的萌芽时期;到了西周,德清火烧山窑址是纯烧原始青瓷的窑址;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的生产技术达到了高峰,如德清亭子桥窑址除了生产碗、盘、盂、豆、罐等日用产品以外,还大量烧造仿青铜器的原始青瓷礼器、乐器。如鼎、鬲、甗、簠、盨、豆、尊、簋、卣、盉、壶、匜、洗、甬、钟、錞于、悬鼓座、香熏等。
越窑瓷器早产生于战国时期,宁绍平原一带的瓷窑称为“越窑”,越窑的原始瓷器早才追溯至战国时代。越窑青瓷始于战国,盛于唐代。
2.从瓷器发展脉络上比较:德清窑的青瓷与宁绍的越窑青瓷有传承关系。
越窑的原始瓷器在战国时代还刚刚兴起,由于政治上原因,春秋末期随着越国灭了吴国,原属于吴国的湖州德清也归顺于越国,德清窑的能工巧匠开始流向了越国的政治中心绍兴,为越瓷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东汉以后越窑青瓷的发展与湖州德清窑的青瓷生产技术并驾齐驱,成为中国青瓷的生产中心。到了唐、五代时期,德清窑衰落了,越窑继承并发展了德清窑的生产技术,越窑青瓷的制瓷技术达到了高峰,形成了以秘色瓷为代表的南方青瓷的高艺术成就。3.从制瓷技术上比较:德清窑的制瓷技术和工艺与越窑制瓷也有传承发展的关系。
原始青瓷的出现,由于价廉物美,很快被广泛应用。当中原国家大规模铸造精美的大型青铜礼器,以祭祀冥冥之中的神明时,浙江东苕溪的湖州德清人却用珍贵的青铜铸造工具、农具和兵器,而在东苕溪两岸依山势建造龙窑,提高窑炉温度,烧造原始青瓷,用原始青瓷仿青铜器制成礼器来祭奠神灵,生产上采用手工拉坯和泥条盘筑法为成型工艺,在原始瓷器上施薄薄的青黄色釉,烧造时普遍采用泥支垫烧。早期的原始青瓷还带有一定的原始性,吸水率高,大多数器物上出现的青釉有泛黄,有时还有生烧现象;但到了西周晚期和战国时期,烧造技术日趋成熟,胎质细腻坚致,敲击发出金属声,胎釉结合紧密,施釉均匀,釉面匀净明亮,玻璃质感强,质量已达到了成熟瓷的水平。
越窑青瓷在制瓷技术上采用由原来的手工拉坯、泥条盘筑法逐步改进为轮制,特别在唐朝的中后期,越窑青瓷瓷器烧制的技艺已达到了十分精湛的程度。那时,由于创造了将坯体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操作法,从而使产品器型端正,坯胎减薄,胎质细腻,釉色晶莹,又因釉中含铁,瓷器呈青绿色,故名青瓷。其中尤以“秘色窑瓷器”(青瓷)为著称。
4.从瓷器器型纹饰上比较:德清窑瓷粗犷、简洁,越窑瓷细腻、精美。
德清窑的原始青瓷器型早期有碗、豆、盘、杯等小件日用器,碗有直口、浅弧腹、平底和口微敛、深弧腹、平底几种。用水波纹、弦纹或弦纹夹水波纹作装饰。施青黄色釉,釉不及内、外底,器底有线割痕。豆多为喇叭形圈足、上承浅盘,盘内满釉。杯均为敛口,大腹径靠近底部。所有器物无釉,露胎处因受二次氧化呈淡红色或朱红色。到了战国时期大量烧造仿青铜器的原始青瓷礼乐器,如鼎、鬲、甗、簠、盨、豆、尊、簋、卣、盉、壶、匜、洗、甬、钟、錞于、悬鼓座、香熏等。器型规整霸气,纹饰也简洁,或贴S形,或压印C形纹、直条形瓦楞纹等,有的用模具印制的兽面胎接作铺首,德清窑原始青瓷的胎土为黏土,故色深厚重。
越窑瓷器的器型和纹饰。越窑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在魏晋南北朝。不仅质量显著提高、品种繁多,而且装饰亦精美动人。瓷器的质量较高,在器物的装饰上出现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并有独到之处的作品,使六朝越窑瓷器的装饰艺术更加璀璨夺目。越窑青瓷温润如玉的釉质,青绿略带闪黄的色彩能完美地烘托出茶汤的绿色。因此越窑青瓷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盛行的饮茶风尚对越窑青瓷的形制也有所影响。唐代早期以瘦高的立型器为主,到了唐代晚期出现荷叶式、花口式的盘和碗。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花、刻花、堆贴和镂空的纹饰。以划花为多,常见纹饰是花鸟、水草和人物等,线条流畅简洁,纤细生动。在唐代,以釉取胜的越窑几乎是专门提供宫廷的用品。用官府督造,这也是后来官窑的前身。唐代“秘色瓷”造型严谨,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体现盛唐时卓越的制瓷工艺水平。现今发现的唐代越窑“秘色瓷”都是陶瓷史上的精品,此时为越窑青瓷发展的顶峰。典型的是唐代晚期和宋代初期的上林湖瓷窑生产的秘色瓷,器型有碗、盘、盏托、注子、钵、香熏等,胎骨细薄,施单色青釉,釉面光洁,式样优美。青瓷之釉,至秘色瓷达到顶峰,越窑青瓷的艾青釉色,创造了我国青瓷史上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代表性的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秘色八棱净水瓶”就是越窑青瓷的上品,此瓶以腹部突起的八条突棱为装饰,与瓶颈三道弦纹呼应,造型简洁典雅,釉色均匀如湖水般碧绿柔和,风格素雅。法门寺出土秘色瓷碗,釉中含铁,用还原焰烧成。釉色青绿光润,细腻华美。唐代越窑青瓷佳品中除了瓶、执壶、罂、盘、缸、洗、钵、碗、杯以外,还有灯盏、熏炉等器皿,如浙江临安出土的越窑褐彩如意云纹镂孔熏炉,全器由盖、炉、座三部分组成。盖呈头盔形,有镂孔,釉色青绿,整个炉身绘有釉上彩如意云纹,富有新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炉身下设五个兽头支足,炉座的造型也颇具特色。此炉为焚香用具,体积较大且造型别致,为唐代越窑青瓷上品。
从上述比较中可以看出,德清窑和越窑是两个不同时代的瓷窑,两者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同时存在并驾齐驱,但都有一个从产生、发展、繁荣到衰落的过程。德清窑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源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制瓷中心;越窑是中国青瓷发展的高峰,是唐代的制瓷中心。随着政治、经济、科技、交通的发展变化,制瓷的中心也在不断变化。到了宋代,出现了官、哥、钧、汝、定五大官窑,各地还形成了龙泉窑、耀州窑、吉州窑、长沙窑、磁州窑、邢窑、建窑、繁昌窑等各具特色的窑口。到了元、明、清时代制瓷中心转移到了景德镇,直至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