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历史上,康熙时期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康熙时期的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大器浑厚奇伟,小器玲珑剔透。其中,釉下彩瓷独步清代;五彩瓷器华贵精美;斗彩瓷器在继承前代技艺的同时,又能烧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器;素三彩瓷器空前绝后,令后仿者望尘莫及;郎窑红、豇豆红等颜色釉瓷器更是享誉海外;粉彩、珐琅彩瓷器的烧造虽处于初创阶段,但其蕴含的无限潜力以及带来的清新、华美之风却为世人所瞩目。
清康熙 釉里红团龙纹|源于《紫禁城》
同时,外销瓷的贸易开始增多,官窑和民窑互相促进,品种不断创新,很多为国外所独有的器形开始出现,异域风格的纹饰也大量出现在定烧的民窑瓷器上。精雕细琢,追求卓越品质,人们可以从康熙瓷器身上感知一种特别的精神与气质—雄浑不乏精细,华贵且充满力量。
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源于《紫禁城》
康熙二十年以后,景德镇御用瓷器的烧造逐渐步入正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臻达顶峰奠定了基础。「粉彩」之名早出现于晚清文献中,康熙时期绝无「粉彩」之名。所谓康熙粉彩瓷器其实就是自雍正开始所称的「洋彩」。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到款识内容和样式均摹仿当时铜胎画珐琅效果。由于施彩较厚,致使纹样有堆凸感,且出现细小裂纹。白地素三彩瓷器直到清康熙时期才大量烧造,其特点是采用釉下锥拱花纹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装饰,釉下锥拱花纹若隐若现,釉上彩绘图案清晰明丽,二者相互映衬,耐人寻味。康熙素三彩瓷器中有一个特殊品种,俗称「虎皮三彩」。
清末民初时,这一品种曾被仿制,真、伪区别主要在于:真品釉薄而显坚致,斑纹亦自然;仿品则釉厚而显松软,斑纹浸润不自然。康熙朝景德镇瓷器在恢复明代几乎所有瓷器品种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显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为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瓷器臻达顶峰的烧造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后人回望的永恒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