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珐琅彩工艺特点
珐琅彩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然后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因珐琅彩华丽夺目,到清朝时陶工们把这种“珐琅”工艺仿效到瓷胎上,直至康熙年间,珐琅彩瓷器才真正烧制成功。因珐琅彩工艺极其讲究,选胎要求胎壁极薄,画工要求均匀规整,图案色彩搭配要求结合紧密,胎质施釉要求极细,釉色极白,而且釉表面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因此要使珐琅彩“白璧无瑕”其工艺可见复杂。珐琅彩瓷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瓷胎均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致使珐琅彩瓷器成为清代瓷器中为名贵的品种。
珐琅彩装饰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康熙五十八年,法国画珐琅艺术家陈忠信被召至宫廷指导画珐琅器的生产。匠师们在结合中外技艺的实践中,很快熟练地掌握了金属胎画珐琅烧制技术,并烧造出浓郁韵味的宫廷金属胎画珐琅器。同时,造办处还尝试着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于是便产生了瓷胎画珐琅,即今人所称的“珐琅彩”。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因处于初创阶段,从色彩搭配、纹饰布局到款识内容和样式,均摹仿当时铜胎画珐琅效果。一般仅在器物的里面和圈足内施釉,器物的外壁则涩胎无釉,这就是人们所俗称的“反瓷”。外壁画面大多以淡黄、深蓝、胭脂红、豆绿、绛紫等色彩作地,再利用各种颜色的彩料以双钩技法描绘缠枝牡丹、月季、莲花等花卉图案,且有花无鸟。也有在四个花朵中分别填写“万”、“寿”、“长”、“春”等祝寿语者,装饰风格严谨华丽。印章的内容也多是固定的,是根据绘画的内容和题句内容而定的,像“先春”、“香逸”、“山高”、“水长”、“霞映”、“君子”等。款識一般是显示瓷器制造的时间、窑址以及占有瓷器的对象的身份。如“康熙御制”“雍正御制”等。
二、料胎珐琅彩工艺特点
料胎画珐琅是以玻璃为胎体,以画珐琅工艺进行装饰。珐琅彩艺术品有金属胎(景泰蓝、烧瓷)、陶瓷胎和料胎之分,其中以料胎珐琅彩后人称“古月轩”为贵重。使用外来颜料,色种多,色彩控制准确;画面有立体感,工巧精细、富丽堂皇。它是清宫造办处内的玻璃厂与珐琅合作的产物,盛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专充“内廷秘玩”。“料胎画珐琅”的烧制难点主要在于釉色温度和料胎的熔点几乎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匠师严格掌握炉温和料胎薄厚。如料胎画珐琅鼻烟壶作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数次着色,反复彩烧,温度过低,珐琅釉不能充分熔化,则呈色不佳,温度稍高,胎壶又易变形、炸裂,而且在烧制过程中,炉温控制没有一个固定温度,要因壶胎的大、小、薄、厚不同而变化。全凭画师多年经验来掌握。在烘烧这一环节中,一次只能烘烧一件作品,而且一件作品要达到完美的效果,它的釉料要上一层,烘烧一次,反复几次,有时在烧后一次时坏了,前面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
画珐琅器中的料胎、瓷胎除了用珐琅绘画外,上面的釉也不是普通的瓷釉,而是原色珐琅。珐琅的颜色本来就是白色。比如当今所说的古月轩,上的都是珐琅釉,所以《勇庐闲话》中说古月轩的质地是砗磲。砗磲自然不能作釉,是说珐琅釉的颜色很像砗磲,而且珐琅可以配成各种颜色,以红、蓝两种颜色很好。
三、清朝时期珐琅彩的分辨与鉴赏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色彩图案一般都会仿照铜胎画珐琅。构图上是对称而规矩的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因而各种彩色质地的衬托就显得非常有用,康熙珐琅彩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如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是当时的宫庭御用瓷器,碗口敞开,深弧壁,底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也是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此碗在宝石蓝底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初期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画工们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以“院画”为底稿,以“勾、画、皴、染”为绘制工艺,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画面再配与景相融合的诗句,致使画面文笔生辉。尤其是雍正水墨珐琅彩和蓝彩山水珐琅相当精美。如《合家欢》珐琅彩赏瓶,瓶身所绘雌、雄鸡相伴护雏觅食图,画面衬以山石、花草,色泽鲜亮而柔和。其构图和风格皆具郎世宁之画风,精致而又灵活,华丽高雅而又不庸俗,彰显辉煌盛世的那种富贵雍容和独超神韵。
到了乾隆时期,珐琅彩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画式画法中的阴阳向背与凹凸感不仅出现在纸绢画上,也出现在珐琅彩瓷器的绘画上。珐琅彩绘上有用矾红勾画面部的,用不同浓淡、深浅、颜色表现人物衣衫,配景极为传神,乾隆款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乾隆款蓝锦地珐琅彩折技花卉纹灯龙尊这是中西结合的人物画法。“锦灰堆”画法的大量运用就是在一种彩色质地中用各种颜色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丝绸纹和其它花纹,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它图案,所以也叫“锦上添花”。“锦灰堆”这种繁密的华丽是乾隆在位时的流行时尚,而且愈演愈烈。乾隆后期,“锦灰堆”内还要根据画意的主题描绘大开光,再有多个小开光的也不新奇。开光内绘画山水、人物、诗句种种,极尽奢华之事。如一组开光为椭圆形,内以珐琅彩绘的骑牛牧童和母子牛;另一组开光为圆形,内以胭脂彩绘的山水风景:表现高山村舍、老翁独钓。圈足外墙绘一周变形如意纹。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如非技高艺精者是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乾隆时期人物、花卉合璧的开光珐琅彩瓷艺术珍品。
珐琅彩是与瓷共舞的陶瓷文化、绘画艺术,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是匠师和艺术工作者们长期在陶瓷绘画发展中不断的创作和积累。珐琅彩工艺本身既带有继承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作为现代的艺术创作者,我们应当将通过长期的审美与实践,创作出题材更新、意境更深、技法和形式更出色、更优秀的珐琅彩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