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造型与制作

  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的种类、功能、造型、生产工艺等都生成于草原游牧文化环境,又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特色,是哈萨克族民间手工艺的典型样式,体现了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及民族独特的审美态度。

木制餐具

  民族的手工艺凝结着这个民族独特的心理素质、心智情感和思维方式,更是这个民族生活方式、人生观念的折射。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对其手工艺的探讨有助于在生活细节处推进对民族生成、演进的客观认知,而从艺术学着眼,民族手工艺的研究,有助于重温和求证艺术发生、发展与人类历史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关系。没有一种手工艺不是从特定的生活土壤中孕育滋长,也没有一种手工艺不是特定观念的变现。

  哈萨克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重要的跨境民族,其历史悠久,具有典型的草原文化特征。新疆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巴里坤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散在全疆其它地区。新疆的哈萨克族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身游牧文化的熏陶,加之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他们创造了适应游牧生活方式且具民族特质的手工木器。在这些民间传统手工木器中,木制餐具成为哈萨克族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文章以木垒地区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为例,探讨造型与制作工艺特征,力图展现其民族独具特色的木制传统文化。

  一、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的造型模式

  木制餐具在哈萨克语中称之为“沙布塔雅克”,主要包括木碗、木勺、木盘、木盆、木桶、木杯等,造型模式由使用功能而定。

  (一)木碗

  哈萨克语称之为“阿哈西阿雅克”,是哈萨克族人使用为普遍的餐具,主要用于盛放奶茶、汤等流质食物,有时也用于盛放糖、奶疙瘩、酥油等食品。木垒哈萨克族木碗造型较为稚拙、简朴,多为圆形,其沿口、外壁、腹部和碗底较通常使用的瓷碗、铜碗厚。木碗样式有多种,既有口径13厘米以内的小碗,也有16-25厘米的大碗。其高度8-10厘米左右,碗底直径6.8-11厘米,多为平底。

  (二)木勺

  哈萨克语称为“阿哈西卡司克”,多用于舀奶、舀水。木垒哈萨克族木勺根据手柄的长短可分为长柄勺和短柄勺,勺柄呈圆柱形,勺头有单头和双头之别,呈圆形或方圆形。根据用途不同,木勺可分为短柄单头、短柄双头、长柄单头、长柄双头。其中,短柄单头木勺一般总长不超过35厘米,口径宽度7-8厘米;长柄双头木勺总长45厘米左右,宽度12-16厘米。

  (三)木盘

  哈萨克语称为“阿哈西塔巴克”,主要用于盛放牛羊肉、抓饭、纳仁,以及包尔萨克①、糖果、奶疙瘩、酥油、囊、油饼等。木垒哈萨克族木盘有大小盘之分,外形多为圆形或长形,有无柄和带柄两种。其中,大木盘直径为45-55厘米,高度10-12厘米,上部厚度2厘米,底部厚度3厘米,盘底较厚;小木盘直径为33-35厘米,高度8厘米左右。

  (四)木盆

  哈萨克族木盆有大小之分,大木盆称为“阿哈西阿斯塔奥”,小木盆称为“托斯塔安”。木垒哈萨克族传统木盆器形多样,有圆形盆、椭圆形盆、三足盆等,多用于和面、盛装羊奶、牛奶、麦粒或其他谷物。木盆直径一般在20-45厘米左右,高度12-20厘米,底径10-25厘米,底部厚度3厘米左右。

  (五)木桶

  哈萨克语中称为“阿哈西卡特力”,是一种盛水、盛奶、储存麦粒或其他谷物的器具。哈萨克语中将专门用来挤奶的奶桶称之为“切勒克”。木垒哈萨克族木桶有大小之分,分带嘴和不带嘴两种,外形多为椭圆形。小木桶口径5-8厘米,高度8-12厘米;大木桶口径22-25厘米,高度20-27厘米,壁厚1.5-2厘米。

  (六)木杯

  在草原生活的哈萨克族牧民家中一般都会使用木杯,两个或三个并排在一起,人们将其称为连体杯。连体杯仅有一个把手,杯底相通。据说喝马奶酒时,必须侧着喝,并且端杯角度要合适,才能将其它各杯中的马奶酒通过连通的杯底流入你喝的杯中,并将其一饮而尽,否则其它杯子里的马奶酒便会流出。木垒哈萨克族连体杯造型多为筒形,有大有小,容量也不同。哈萨克族对不同容量的连体木杯命名时,和马的年龄联系起来。2至3公斤容量的木杯称“阿哈西托纳塔雅克”(4岁马);1至1.5公斤容量的木杯称“阿哈西库纳塔雅克”(3岁马);1公斤以下容量的木杯称“阿哈西托恩塔哈”(2岁马)。②容量小的连体杯一般是孩子和妇女用,容量大的连体杯是客人和长者用。

  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造型淳朴,以曲线为主,每部分结构设计与其实用功能紧密相连。这种造型简单、功能性强、追求动态美学的设计理念,体现哈萨克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情趣,折射出草原游牧文化原生态的艺术特质。

  二、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的制作工艺

  制作流程分为选材与量尺、加工与刨磨、泡制与待干、漆胎与上油、绘图(雕刻)与上漆等环节。

  (一)选材

  材料是器物的基础,是造型与工艺的第一要素。对于设计制作者而言,适宜的材料,甚至决定了器物的雏形。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的材料多是就地取材,选择质地坚硬、均匀、无毒、无异味、不易变形、不易产生裂纹的木头做原料。常用的原材料有河白杨、柳木、榆木、山层皮等,其他地区也有用胡杨木、沙枣木、桦木、花木、核桃木、桑木等木头做原料。地域不同,在材料的选用上也有所不同,对于制作者而言,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原材料是必要的条件,是保证当地特色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量尺

  这一工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十分重要,制作者根据使用需求,在长板上③依据器皿大小进行量尺定形。此过程既要考虑留出器物加工的余地,又要尽可能节省原材料,缩减成本,有经验的制作者在下料时往往恰到好处。

  (三)加工

  加工工序是整个制作过程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器物的造型。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是用旋切技术将整块木头进行加工,早期以传统手工加工为主,所用工具有链锯、砍子、锛子、刀、刨子等。制作时首先将量好尺寸的木料毛坯用砍子砍出雏形,然后用砍子、锛子等工具运用外旋切技术将器物外形砍、削成圆形、方形或椭圆形,并用小刀或大小不一的锛子运用内旋切技术将碗心、盘心、盆心、杯心等进行挖凿并剜出,形成空心,后将手把和底座进行镂空和削刨得到器物形态。现代加工以机械和手工结合为主,所用工具有电锯、车床、车刀、锛子、平板刀、刨子等。将量好尺寸的木料毛坯固定在电动机的转轴上,通过电动机将木料飞快并均匀地转动,制作者双手紧握锋利刀具(长车刀),用外旋切技术对器物外型进行旋切加工。随后,将刀具靠在木料的中心,随着外型的起伏削切内部,使其成为空心。

  (四)刨磨

  为使加工后的器物更加光滑圆润,需进行刨削和打磨。传统刨光打磨加工工序是直接在加工好的器物上,用刨子和斧子将内外及边缘进行修整,然后用手磨砂纸方式将器物内外磨平,使其光滑。现代刨光打磨将加工好的器物固定在刨光机的转轴上,使器物均匀地转动,制作者先将粗砂纸放在需要打磨的器物内外壁和边缘处进行打磨,然后再换细砂纸进行整体打磨,使其光滑。

  (五)泡制与待干

  将打磨成型的器物放在高饱合浓度的盐水中煮沸或浸泡,时间约为20分钟。将煮过或浸泡后的器物进行晾干时再将细盐撒入内部,目的是将木头中的水分完全吸干,晾干时间约为20天。盐水浸泡后的木制器物具有不裂纹、不变形、不生虫的优点。

  (六)漆胎④与上油

  在晾干的器物木坯上刮若干遍腻子,每刮一次,都要等其自然干燥后再打磨平整,有些制作者加工时将此工序省略。随后,涂上羊尾油,并令其渗入,之后再用砂纸进行细致打磨。

  (七)绘图(雕刻)与上漆

  将经过细致打磨的器物绘制或雕刻出精美的图案,然后将绘制好的器物整体涂清漆,待干后方可使用。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装饰图案的选用多以几何纹样、植物纹样、角形纹样为主,经过抽象、分解与重组的设计手法使图案达到层次丰富、色泽明快、完整清晰的效果。装饰手法以绘制为主,雕刻为辅。绘制时多以木胎原色为底,绘上重色纹样,用线流畅,突出体现材料本身的古朴特质。雕刻一般多用镂刻透雕的手法,在餐具的把手、沿口、腹部和部分底座进行图案的刻制,形成古色古香的哈萨克族传统文化视觉感受。

  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的制作工艺更多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制作技法较为简朴,符合游牧民族搬迁、转场、放牧等流动性大的生活要求。

  结语

  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具有不易破损、便于携带、环保、保温等多方面的优点,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哈萨克游牧民族转场和定居生活中方便携带的器具。哈萨克族作为游牧民族,其粗犷豁达的民族气质,在木器艺术上自然形成一种大方朴素的美、一种均齐的美,这些木制餐具不论从材料选择、造型设计、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向人们展示出浑厚、奔放、明快、充满张力的特征。

  木制餐具与手相触,与口相接,他带给使用者的不仅是对日常诉求的满足,更标识着特定地域、特定民族的身体触觉,这种触觉不仅由不同木材的质地肌理决定,更隐藏在诸如端碗时拇指、手掌和其他四指之间的距离和空间;喝茶饮酒时双唇微张之间为杯边、碗沿预留的厚度;和面、制酪时指掌与盆盘摩擦间或粗或滑的感受等等细微之处,这种抚摸触觉凝结成人与器物之间特有的身体记忆,不同地域、民族的这种身体记忆不同,这正如剽悍的民族喜欢大快朵颐,温婉的人群喜欢小口品茗一样,差异不仅在形态,更在不同的身体感觉阈限。由此说,木垒哈萨克传统木制餐具虽然没有过多繁复细致的造型和工艺,淳朴、简单而清晰的人与器物的关系成就了它粗犷简朴的艺术特征,也成为哈萨克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文化符号和草原文化传承的缩影。

  注释

  ①包尔萨克,哈萨克语音译,是一种油炸的面制食品小吃,俗称油果子,为节庆或招待客人而做。

  ②中国新疆民俗,楼望皓著,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M].2003:92。

  ③手工制作者对选好的整块木料进行切割时,不是将木材横切成圆板,而是竖切成长板,此种做法不容易使材料开裂。

  ④漆胎是在木坯上刮腻子作为上漆的底子。

以上是“新疆木垒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木制餐具造型与制作”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创意家居陶瓷产品的个性化设计

创意家居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功能、实用、观赏于一体。以景德镇陶瓷产品设计为例,就现代陶瓷创意产品在室内陈设艺术中的应用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陶瓷雕塑的发展与创新

在陶瓷雕塑的发展方面,我觉得还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市场导向型陶瓷,景德镇陶瓷闻名天下可是销售量却抵不上佛山浙江的四分之一。

陶瓷工艺的当代性应用

在对陶瓷艺术进行创新时,一定要尊重传统艺术文化,使陶瓷艺术在二者的融合下,展现出它的艺术魅力。

无铅陶瓷餐具的表面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无铅陶瓷餐具的表面釉料,该釉料用于直接施在陶瓷餐具坯体表面,其特征在于,该釉料各组分按下列重量配比组成:15~30份中温无铅熔块、20~25份钾钠长石、15~20份石英、10~

陶瓷艺术批评的维度与反思

近些年来引入的陶艺策展人制更加迫切地呼唤陶艺批评家的“在场”。本文就目前陶艺批评存在的问题和指向展开局部讨论。

景德镇陶瓷茶器造型设计研究

通过对陶瓷茶具造型设计现状的分析,在经济繁荣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渴望用代表着他们品味的物品装饰他们的生活空间,表达他们的个性。

趣味性元素在儿童餐具设计中的应用

餐具作为儿童一日三餐所使用的工具,密切关系着儿童的健康和饮食状况。文章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着重于对儿童餐具设计中趣味性元素的合理应用进行研究。通过阐述趣味性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