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学养深醇,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对颜色釉瓷器情有独衷,“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御窑场把皇帝的喜好作为色釉调配的唯一标准,严格按照造办处提供的样品配釉烧制,生产出一大批胎质细腻,气质高贵的颜色釉瓷器。
雍正彩瓷不管是颜色的表现还是器型的严谨,都让此时的瓷器独放异彩。然而充满了艺术气息雍正帝也会文艺的在喧嚣中寻求宁静,宁静中寻求独特,那么这个宁静中的独特就是雍正单色釉了。下面就来说说清代雍正单色釉瓷的特点与鉴定。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或“一道釉”,因为其素雅洁净,被称为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
清雍正朝在颜色釉瓷器烧造方面成就极为突出,在仿古基础上创新,创烧十多种鲜艳的新釉色。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官窑颜色釉瓷将近2万件,包括二十多个品种,质量、数量堪称一流。不仅有大量仿古釉器皿,也烧制了典雅高贵的淡黄釉、贵族气质的祭红釉、端庄优雅的祭蓝釉、千娇百媚的胭脂水釉、宁静高远的天蓝釉、青纯无邪的粉青釉、鲜嫩水灵的秋葵绿釉、飘忽不定的洒蓝釉、变幻莫测的窑变釉等。
雍正时期的青瓷烧制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官窑青釉瓷可根据颜色的深浅分为豆青、冬青、粉青三大类。青釉呈色以豆青最重,冬青次之,粉青最浅。从这三种青釉中又繁衍出淡青、天青、虾青、橄榄青、蟹甲青等数种新色釉,最深的蟹甲青发色近乎墨绿,光泽感极强,而最浅的淡青发色近乎月白。
雍正黄釉,在烧好的白瓷上施低温黄釉,烧制出来后颜色洁净。
蛋黄釉多见小件薄胎盘、碗器物,有少量凸雕莲瓣的黄釉盘,口径可达40厘米。黄釉有里外全黄和里白釉外黄釉雍正时期的白釉是一种有玻璃质感的透明釉,完全依靠胎土本身的白度呈现出白色。雍正白釉有高足杯、撇口瓶、三足炉、茶壶、酒盅、大盘、小碗等。
据说雍正官窑为恢复明代宣德宝石红的中华优良传统,在釉中添加玛瑙、珍珠等贵重原料,烧成呈色稳定均匀的祭红釉。祭红釉色泽深红,浓厚不流淌,温润光亮。祭红对烧成气氛敏感,成品率极低,乾隆以后失传。祭红釉器多数里白外红,也有里外全红的。雍正传世品中有祭红梅瓶、玉壶春瓶、撇口瓶、橄榄瓶、长颈瓶、蒜头瓶、扁瓶、高足把杯、高足盘、双陆尊、鼓钉洗、小水丞、小酒盅、小杯等十多种造型。款识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圈楷书六字款和青花双方框六字楷书款两种。
雍正祭蓝是仿明代宣德宝石蓝釉烧制而成的,是-种表面布满橘皮棕眼的深蓝釉,釉面厚而均匀,釉色深浓沉静,给人宁静庄严的感觉,常用于祭祀类器皿。雍正祭蓝釉造型有玉壶春瓶、胆式瓶、穿带瓶、折肩撇口瓶、圆洗、盆奁、茶壶、盖钵、高足豆、高足碗、大碗、盘、碟等,有里外蓝釉与里白外蓝两种。底均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雍正祭蓝釉中有一些胎厚体重的巨大的盘、碗,是典型的祭祀用瓷。
除此之外,雍正朝的厂官釉、米色釉、鳝鱼黄、秋葵绿、湖水绿、鹦哥绿、孔雀蓝、仿古玉、仿漆釉等十数种颜色釉也十分出色。雍正时茶叶末釉制品多偏黄,称“鳝鱼黄”。
单色釉瓷器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其纯正、简约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独有的美感。但因为它的纹饰简洁,往往给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鉴定过程中,就要从造型、胎釉等多方面综合考量。近年来,由于雍正瓷器高昂的市场价格,作伪者在造假的过程中也费尽心机,使得仿品与真品相差无几。例如在釉色上,作伪者通过对真品进行化学分析,得到成分的比例后再进行作假制造,从而达到乱真的地步。有的落款因为使用电脑扫描复制手段,在字迹、釉色等方面和真品相比几乎丝毫不差,但从内壁上可以发现烧造过于光滑,不是当时的烧造工艺所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