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瓷器发展史(附夏商周陶器代表作)

  瓷器收藏里有一类,说它是陶器不是陶器,说它是瓷器不像瓷器。它就是原始瓷,从商周时期到秦汉时期都有。部分六朝瓷器,也只能归到原始瓷范围内。这类原始瓷,特别是商周时期的,存世数量比宋瓷更少,堪称瓷器中的大熊猫,然而收藏者多不认识。

  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青瓷。从商代至战国,瓷器的制作还处于原始阶段。商周时期正是从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就是原始青瓷发生发展的阶段。当时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岭土做胎子的原料,经过淘洗,提高了三氧化二铝含量,降低了三氧化二铁的含量。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烧制温度,使胎质坚致、不渗水;另方面使胎子的颜色由深变浅,提高了洁白度。加上器表施一层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温釉,经过1300C以上高温烧制后,使胎釉结合在一起,这些器物已具备了瓷器的条件。但当时制作工艺水平低下,胎中还是含有一定量的铁分,在略低的温度中烧结,颜色较深,透光性较差。因为烧造工艺不稳定,铁含量和烧制气氛不能自如地控制,釉色也不好掌握,所以具有一定的原始性,这就是原始青瓷。原始青瓷的烧造成功,是中国瓷器诞生的标志。

  商周原始青瓷多用石灰釉,色泽呈出黄绿色或青灰色,釉中含2%左右的三氧化二铁,使得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时显青色或青绿色,在很长时期内,成为中国瓷釉色泽的一个特征。从原始青瓷成型工艺看,多采用泥条盘筑法,有的再用轮修口沿。商代器表有时在釉下拍印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席纹和S形纹。

  西周时期又增加了水波纹、云雷纹、网纹、翼形纹、圆点纹、划纹、贴塑S形小片等。因为器外壁经过拍打,器的内壁也留下了“抵手”抵住内壁形成的凹窝。胎色有灰白色、灰褐色、白色偏黄色、青黄色、淡黄色等,质地坚硬。有的器物内外皆施釉,有的仅在外壁全部和内壁上部涂釉,釉色有青绿色、豆绿色、深绿色、黄绿色、酱色、淡黄色、绛紫色等。商代前期常见器型有敞口长颈折肩圆底尊、敛口深腹圆底垒、敞口圆底钵、敛口深腹罐、敛口深腹圆底瓮、浅盘高杯豆、双耳簋等。

  商代后期常见的器型有敞口长颈折肩圆衣尊、小口短颈深腹瓮( 罐)、深腹双耳罐、 侈口子沿圆底盆(缶)、敛口假圈足钵、浅盘喇叭座豆、圈足簋、敛口短颈壶、碗等。商代原始青瓷造型与当时陶器基本致,有少量器物模仿当时的青铜器。

  西周时期原始青瓷在商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常见器型有浅盘矮圈足豆,敛口低颈圈足昙、敛口深腹平底瓮、敞口深腹簋、平底碗、平底罐、直圈足盘、敛口扁腹盂、敞口双耳圈足尊、带鉴管状流平底甑、敛口扁腹平底甑、敞口钵、四系尊等。这时瓷器造型与当时陶器造型逐渐拉开了差别。

夏代 绳纹出戟三足鼎(山西博物院藏)
夏代 绳纹出戟三足鼎(山西博物院藏)

  夏代的陶器

  夏代的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黑陶和棕褐陶次之,红陶极少见。器形以平底器、三足器和圈足器为多,也有少量圜底器。造型特征多折沿、鼓腹、平底较小、腹较深。纹饰以篮纹、绳纹与方格纹最多见,附加堆纹和划纹次之。陶器制作一般都较规整,质量较好。

商代 灰陶鬲(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藏)
商代 灰陶鬲(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藏)

  商代的陶器

  商代(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我国奴隶制的发展时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制陶手工业亦较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陶器品种较前增多、烧成温度和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精致的白陶,代表了历史上白陶工艺的最高水平。商代中期出现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诞生,更标志着制陶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为我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代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以圜底、圈底和三袋足为主要特征。陶器纹饰五分之四以上为绳纹。陶鬲大量出现,约占炊器总数的三分之二、逐渐代替了夏代的主要炊器陶鼎。商代除生产大量的日用陶器外,还开始烧制为死者陪葬用的灰陶明器。此外陶瓷也开始应用于建筑和冶铸工艺,出现了陶水管和陶坩锅、陶模等。

  西周的陶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陶器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也有夹砂和泥质红陶。器形以袋状足、圈足和平底为主要特征。常见器形有鬲、甑、豆、罐、瓮、盆、盂等。陶器的纹饰以粗绳纹为主,兼有一些刻划纹、弦纹和几何图案的拍印纹等。

西周时期 越窑原始印纹硬陶罐(中国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藏)
西周时期 越窑原始印纹硬陶罐(中国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藏)

  印纹硬陶的崛起

  印纹陶是指器表拍印花纹的陶瓷。根据胎质和烧成气候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类。

  印纹软陶烧成气候较低,质地松软,拍印纹饰简单粗率,深浅不匀,处于印纹陶发展的早期阶段。

  印纹硬陶烧成气候较高,质地坚硬,纹饰复杂多样,规整而富于变化,已进入印纹陶发展的繁盛期,商周至春秋时代为其代表,战国至秦汉则渐趋尾声。

西周时期 原始青瓷罐(浙江省博物馆)
西周时期 原始青瓷罐(浙江省博物馆)

  商周原始瓷的出现

  陶器的产生是世界性的现象,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都有史前的陶器遗存。而瓷器都是中国的发明,它的早期形态原始瓷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至东汉则出现了较成熟的瓷器。唐宋以后,我国瓷器大量远销国外,制瓷方法也随之外传,中国瓷器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以致国外用“China”(瓷器)来称呼中国这一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和传播,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从历史文献看,西汉马王堆出土的木简中,已经有了“瓷”字;而晋代的许慎在《说文》中对瓷字还做了具体解释,说瓷是“瓦之坚者也”。但对瓷的起源,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现代科学手段之用于瓷器研究,目前商周起源论已占压倒的优势。

  瓷器以瓷土(俗称高岭土)作胎,而陶器以一般的陶土作胎,二者所含的矿物成分不同,理化性能也不一样。瓷器须经1300℃以上高温烧成,使胎体充分烧结,致密坚硬,吸水率低于1%,叩之发声清脆。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700-800℃,烧成温度低于瓷器,胎体末充分烧结,一般都有较强的吸水性,叩之发声沉闷。瓷器一般施有高温釉,使器表致密化,增加使用强度,防止污物粘附,便于洗涤清洁。同时施釉使瓷器具有光泽。晶莹透亮,增强了美感。此外,瓷器的胎釉结合紧密,釉层不易剥落。陶器表面一般不施釉,有的施有低温铅釉,胎釉结合不紧密,釉层极易剥落。

  从总体上看,商周的原始瓷还处于发轫期,其原始性较为明显。

  胎体中的含铁量还比较高,胎料未经精细的淘洗加工、质地较为粗糙。烧成温度虽较陶器有了提高,但尚未完全达到成熟瓷器的标准。

  此外在烧成技术方面,由于窑内器物受热不均匀,造成器表颜色不一致,有的器物底部没有烧结,出现生烧现象等。商周原始瓷的釉层一般都较薄,且不均匀,呈色也不稳定。有的器物胎釉结合不紧密,有剥釉现象。所有这一切都是原始瓷器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缺陷,它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地否定和提高。而这一时期某些精美的原始青瓷器物,已足以表征它的创造成就和工艺水平,使人刮日相看,对这一新生事物美妙的孩提状态赞叹不已。

以上是“夏商周瓷器发展史(附夏商周陶器代表作)”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景德镇陶瓷产业结构合理化分析

作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陶瓷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调整陶瓷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景德镇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郎红与祭红的区别

郎红釉的烧制难度在于得让窑内诸多不确定因素出现神奇的逆转。于是在300年前的康熙朝,人算的祭红(宝石红),阴差阳错地变成了郎红。

景德镇陶瓷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德镇因“瓷都”著称世界,其丰富的陶瓷文化已然是这座城市的旅游形象和金字招牌,如何结合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资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官窑瓷器的特点

官窑瓷器利用权势从全国范围调集了大批技艺高超的工匠,使用优质的原材料,不惜工本地追求产品质地和艺术性。

瓷器上的乾隆御题诗

乾隆帝不仅酷爱书画艺术,对各类工艺美术亦非常嗜好,特别是对瓷器艺术更为偏爱。在乾隆帝浩若烟海的诗篇中有一批专门题咏瓷器的,约为199首。

中和之美:定窑瓷器艺术

定窑,古属定州,因而得名。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包括涧磁村、北镇村和东、西燕川村、野北村两个区域。创烧于唐代中期,勃兴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北宋,历经金代的繁荣,衰

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现状与生产方式的革新

陶瓷产业已成为景德镇七大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一方面带给陶瓷产业更为宽广的发展环境与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其传统的生产、销售、管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