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彩陶瓷是指用金银装饰在陶瓷器上,用以增加美感与品级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术。
狭义的金彩是指将金属或黄金粉经胶类调制涂在陶瓷表面的装饰风格,广义包括化学金彩及银彩装饰的瓷器。
陶器是人类发明较早的生活用品,距今已有两万年历史。黄金最早由苏美尔人发现,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银则紧随其后被人们发现。这两种金属由于矿藏量少成为人类最珍贵的金属之一,特别是黄金不氧化的特性,使之成为货币体系中的硬通货。
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占主流的社会中,陶器装饰主要是彩绘与雕刻。进入夏商周时,青铜、漆器、金银器成为社会贵族阶层主要用品。陶器衰落了,但它成为民间主流用器。汉代以后,瓷器渐渐成熟,最迟在魏晋时期,瓷器开始进入贵族阶层,作为日常部分生活用品使用。至唐代,随着越窑等秘色瓷、官用瓷的盛行,成为官府、宫廷等贵族喜爱的新高级工艺品,代替了一些传统的漆器、金银器等。
这时,中国出现了最早用金银装饰的陶瓷器,以彰显物品的高贵。在法门寺地宫的秘色瓷就发现了用金、漆装饰的碗,唐代的贵族墓出土的陶俑上,也发现有用金彩绘制的高级陶俑。自此之后,金银彩装饰的陶瓷历代皆有流行,而且技术上日益成熟。有用金箔粘接的,有用金片包口、包底直接装饰的,有用金粉、银粉调胶粘花、彩绘的。中国古陶瓷宋以前至汉代为原始金彩装饰阶段,此阶段装饰方法有三:
一、金银片装饰工艺
二、金箔贴金装饰工艺
三、金物装饰工艺
唐代金银装饰以法门寺地宫秘色瓷为例,其中一碗以银鎏金为装饰,碗外壁饰以花鸟纹,碗口镶银扣。这是已知最早的瓷碗镶口工艺。唐代描金工艺目前仅发现在陶俑身上,这里陶俑制作工艺高超,器型也较大,艺术水平通常高于常品,皆为贵族墓所出。目前,未见唐代有瓷器描金粉实物,也可能在墓土中脱落,因描金工艺烧成温度低,仅600-800℃,长期入水、入土容易脱落。至迟在五代时期,已有在瓷器上发现描金工艺,这类瓷器档次很高,多为宫廷贵族使用,目前发现有五代耀州窑天青釉描金碗。
中国历史上金彩瓷器最盛行的是清代、民国,官方民间普遍使用。描金陶瓷品种繁多,历史上可化为两个重要时期,一是早期元代以前(含元代)的金彩瓷器,二是晚期元以后的金彩瓷器(不含元代)。
早期精彩瓷器装饰原料皆为真金、真银制作工艺,为珍贵期。晚期金彩工艺是以化学原料为主的装饰工艺,我们称为“普通期”,此期产品为社会大众广泛使用,日用瓷很多采用这种工艺,物美价廉,其珍贵性与珍贵期不可同日而语,已成为大众极为普通的商品,甚至成为低级商品(宫廷真金工艺除外)。早期金彩瓷器存世稀少,有的窑口存世凤毛麟角,如定窑、山西窑等皆成国宝。稍多的仅有宋代武夷山遇林亭窑,这也是本书叙述的重点,世界各大博物馆也仅有日本几家博物馆藏有数件定窑金彩瓷器,国内各大博物馆罕有收藏。
除北京正阳美术馆外,福建武夷山博物馆收藏有12只,皆被定为一级文物,并由央视国宝档案做了专栏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