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对瓷器怎么区分新老,摸不着头脑。我这里整理了老瓷器的5大鉴定诀窍,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轻重感
瓷器的轻重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因而需要大量的上手实践,才能形成既贴近客观真实又有个性差异的“轻重感”。
瓷化度的高低、胎体或釉层的薄厚、器皿的大小等任何细微的差别,都足以导致瓷器轻重的变化。
我们只有通过尽可能多的上手实战,并不断自我感知、对比、修正,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用来区分新旧好坏的轻重感。而一旦形成自己轻重感的体系,对于不明瓷器的断代以及区分窑口、品质、品位和新旧、仿赝等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干湿感
有句话说:“古瓷会出汗”。
瓷器的年龄不同,衣着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捧在手里,其干湿感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一般说来,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岁以上者才会有出汗的手感,但800岁以上的瓷器却也少有出汗的湿润的手感。200年以下的新瓷,其手感是干而涩,反复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气摩挲釉面,会发出干涩、钝滞、刺耳的摩擦声。
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却虽比较干,却有润滑的感觉,无论如何揉搓与摩挲都绝对不会出现干涩刺耳的摩擦声。
润涩感
新旧瓷器之间,润涩感的差异十分明显和巨大。
百年以上的老瓷器,手感上非常的舒润和温润,而且是越古越润。
而新的瓷器,无论是蒸煮还是烧烤,无论是打磨还是涂药,无论是土埋还是海泡,任他绞尽脑汁、百计千方也无济于事,诸多努力也许能蒙骗人们观感,但绝对欺骗不了人们的手感!
软硬感
软硬感是一种极其微妙、精细的手感,
只对个别瓷器品种如越窑、定窑、耀州窑等具有一定的区分和标识意义。
瓷器手头的软硬感是一种综合了视觉的线性刚柔感、触觉的锐性利钝感的复合性感觉,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质地刚性的软硬感。
越窑瓷器无论是釉色、廓线还是文饰相 较于其他任何瓷器品种都有一种冷硬、生硬、挺硬感,
定窑的阴线刻画与耀州窑的阴地刻花工艺,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刚硬的特性。
温凉感
温凉感是区别瓷器品质优劣、品位高低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顶级的瓷器,尤其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特别是顶级的哥窑、汝窑瓷器),的确像宝玉和宝石一样,温润如玉、冬暖夏凉!
现代仿古瓷器对器型纹饰的仿制已经非常接近真品了,尤其最近几年电脑三维扫描技术的普及,器型纹饰可以仿得几乎丝毫不差。所以在去古玩市场买瓷器时,千万不可仅凭纹饰器型就盲目地下手购买。
现代瓷器做旧最常用也是古玩市场上见得最多的做旧方法是用氢氟酸加高锰酸钾混合液先在瓷器表面涂抹,等三至十分钟(冬天时间长夏天时间短)后再用粘有废机油的抹布擦干净。这个鉴定方法是放入水中瓷器上残留的高锰酸钾溶液使水呈现紫色,用高倍放大镜能看到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瓷器底部做旧最多见的是用砂轮把底部磨平,然后用机油沥青等混合物涂抹。这个做旧出来的瓷器有时候弄巧成拙,把不容易磨损到的地方也顺便磨得很光滑,砂轮修整后残留下的砂轮痕迹也是辨别真假的一个方法。做旧后的底部无包浆,涂抹机油后的黑色在表面浮着,很容易分辨。
我说的上面两种做旧方法都是中低档瓷器上用得最多的做旧方法,用这两种方法做旧的瓷器在古玩市场上的占比不低于80%。剩下的结老底做旧,剥釉,后加彩后加款等各异高档仿古瓷器的鉴定方法以后再慢慢写,只要仔细看都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