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公元1465—1487年)一朝共23年,宫廷交派景德镇的瓷器生产量是很大的,下面我们将从青花瓷、斗彩归纳概括成化瓷器的特点:
(一)成化青花瓷
典型成化青花和宣德器(这里都指官窑而言)有明显的区别,这表现在下述几方面:
(1)典型成化青花已不用进口的苏麻离青,而改用江西乐平的陂塘青(亦称平等青),发色淡雅而无黑铁斑。
(2)已改变了永乐、宣德时期的采用小笔触着色,用双勾线条,一笔涂抹的上色法,因而不如典型宣德青花那样留有层次和空白地。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 明成化
(3)少厚重的大件器,器形多轻巧。胎、釉制作讲究。釉有两种:一为偏青色,一是洁白,都极肥润,抚之有玉质感。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的波浪感。成化瓷的气泡小而密集整齐,不同于典型宣德器大小不同而疏朗的气泡群。
青花麒麟盘 明成化
(4)典型成化青花器的图案花纹,常见云龙、衔花夔龙、飞凤、波涛海兽、团龙、团凤、团花、莲花八宝、十字杵、庭院婴戏、松竹梅三友、花草、花蝶、花鸟纹样外,亦有以梵文为装饰题材。其中莲托八宝纹应属成化时期开始流行的纹饰,而树石栏干的庭院图虽很早就出现,但亦以成化为盛。在这些图案纹饰中,尤以夔龙(又称花式龙)和十字杵为最突出。成化花式龙的嘴唇上翘,如象的长鼻,龙嘴常衔一枝莲花或数串花枝伸出。龙身有飞翼,有前爪而不见后爪,龙尾卷曲成图案化。十字杵图案为元青花瓷中所首见,入明以后,以成化时期为盛,即使民窑青花亦多应用。
明成化 青花高士图狮钮荷叶盖罐
明成化 青花缠枝莲八宝纹三足炉
成化朝的民窑青花瓷也有很精细的制作。1971年,江西省临川县在一座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墓中出土了一件以5个梵文为主题纹饰的三足炉,此器“胎质细腻洁白,釉色薄白而莹亮,青料淡雅”,“外壁薄釉,内壁、底心及唇沿露胎”。(《介绍几件元、明青花瓷器》,《文物》1973年12期)但更多的是青花色泽青中偏灰,釉虽亦有较肥厚的,但多数制作较粗,琢器往往底部跳刀痕明显。其梅瓶等器,图案花纹往往承三朝之旧,携琴访友之类及庭院树石仍属多见。
明成化 青花双鹊图碗
明成化 青花鹿鹤同春纹碗
(二)斗彩
成化斗彩是明代最脍炙人口的瓷器。
最早使用“斗彩”这一专门名称并加以解释的,是成书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成(化)、正(德)、嘉(靖)、万(历)俱有斗彩、五彩、填采3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
斗彩三秋杯 明成化
(三)成化瓷器鉴定方法
成化官窑器,明清两代及近现代都有仿品,以仿斗彩和青花两类为主。至于书“大明成化年制”的胭脂红器则显为伪作。成化官窑瓷的特征大致有下列几方面:
(1)胎质洁细,釉质纯净,用手抚摸有玉质感。釉色有偏青及偏白两种,无论何种釉色,其器物外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一致,是成化官窑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2)青花瓷除早期用苏麻离青,呈色浓翠外,大多为淡雅色调。
(3)斗彩的色彩鲜艳,其中姹紫色泽,为成化朝所创制,亦仅为成化瓷所成功地应用。
斗彩团花菊蝶纹罐 明成化
(4)成化官窑款,迄今已发现的仅为“大明成化年制”及“大明成化年造”六字楷书款。凡“成化年制”四字及“成化”两字款者大多为伪作。特别像“成化年制”的黑地绿款则成化朝根本无此制作。
清康熙仿成化款识
(5)成化瓷的气泡已彻底改变了宣德瓷的大小不同而疏散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
(6)“米糊底”是成化瓷极为显明的特征之一。
成化瓷气泡
成化瓷米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