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器百科

  粉彩是陶瓷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粉彩瓷器是在高温烧制的白瓷胎釉面上,施以玻璃白与传统彩料,再低温烧制的釉上彩瓷器。

  粉彩瓷器一直被视为拥有最动人颜色的瓷器。粉彩瓷始于康熙,雍正年间发展到高峰。粉彩瓷器颜色粉润如玉,这是由于一种含砷的氧化物,这种物质使得粉彩瓷颜料产生乳浊的效果,从而使色泽粉化,逸丽清秀。

清雍正 粉彩蟠桃纹天球瓶
清雍正 粉彩蟠桃纹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藏

目录

  粉彩瓷器制作流程

  制作流程大致为先在素胎上罩透明釉入窑烧制,烧成后再在瓷胎上进行绘画,二次入窑烧制而成。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

  制作流程也是复杂细致,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首先打图是属于起稿的过程,进行设计和大体的构思。之后是进行升图,升图就是一个定稿的过程。

  然后是做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就叫做“做图”。接着就是拍图,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这样黑白起稿就算是完成了,接着再进行下一步的绘瓷。在绘制颜色的时候对技法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从技法上来说有画、彩、填、洗、扒、吹、点这几种。用笔方面也很讲究,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

  它繁复的制作过程和高要求的技法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价值的高低。皇宫的能工巧匠们运用精湛的手艺和纯熟的画工,使得一件件精美绝伦的粉彩瓷器面世。

  粉彩瓷器什么时候出现

  清代康熙晚期,制瓷工匠在珐琅彩和康熙五彩基础上创烧了粉彩这一新品种,它萌芽于清代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时期,到了乾隆年间更是得到了极盛的发展,故《陶雅》称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

  粉彩是一种低温釉上彩瓷器。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康熙的粉彩制作较粗,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胭脂红,其它色彩仍采用五彩的制作。到了雍正朝,粉彩无论在造型、胎釉和绘画技巧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粉彩瓷器特点

  粉彩瓷器就像它的名字所描述的那样,特点就是“粉”,其颜色润泽优雅,在洁白如玉的瓷胎上,相互衬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最大的特點就是用“玻璃白”打底,它使彩料的颜色明亮、滋润、柔和如含粉质。玻璃白的成分是氧化铅、氧化硅和氧化砷。因为成功引入了“砷”的元素,而有了乳浊作用,使瓷器形成了不透明的感觉,这一效果常被运用在彩瓷图案的花朵和人物的衣服上。在绘彩技法上,粉彩运用了“渲染法”。其在原先绘成的图案轮廓内,先填上一层玻璃白,由于它不透明,需空出所画笔痕,再以色彩进行渲染,使花卉和衣着上有浓淡明暗之感。

  粉彩的烘烧温度较低,其色彩在感觉上比五彩柔软,所以又有“软彩”之称。雍正粉彩已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用瓷,因此,盘碗之类的器物最多,常见的还有杯、碟、罐、变形的棒槌瓶、六角瓶、灯笼瓶、笔筒等等。图案以花蝶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普遍,人物故事图也比较多。

  粉彩瓷器的发展

  粉彩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得皇宫贵族的喜爱,它的颜色柔和淡雅,做工精细工整,不同时期还表现出不同的风貌特色。它的装饰方法以画花为主,还会有少量的划花和画花、堆花和画花、镂花和画花相结合的装饰方式,多样的装饰方法也为其不同的用途提供了方便。

  康熙粉彩器瓷器

  粉彩瓷器初创于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器的影响而创烧出的一种新型彩瓷。康熙粉彩瓷器处于初创阶段,造型有盘、水丞等。康熙晚期烧制成功的粉彩瓷器属于草创阶段,在制作上较为粗糙,在装饰风格上趋于简朴,仅在部分红花花卉的花朵中运用粉彩点染,其他纹饰仍沿用五彩的制作,色调延续五彩浓厚的风格。

清雍正款粉彩三果纹碗
清雍正款粉彩三果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粉彩瓷器

  雍正粉彩是清朝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粉彩最具代表性的成品之一,以其绚丽的色彩、高超的技巧及精美的纹案而著称。无论在造型、施釉和彩绘方面均得到空前的发展。彩料比康熙时期精细,色彩更加柔和,效染层次多。

  雍正粉彩主要以其丰富的色彩而闻名,粉彩瓷器的色彩以清新、淡雅、温润为主,给予人们视觉上享受。从雍正粉彩的发展轨迹来看,其最早出现在康熙年间,是在珐琅瓷器制作基础上的加工和改良,至雍正时期,粉彩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自成一派,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和风格,在清瓷中取得一席之地,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推崇。现如今保留下来的雍正粉彩多源于景德镇,是粉彩瓷器的最大发源地,对雍正粉彩的形成和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保留下来的雍正粉彩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雍正粉彩主要以红、青、黑三种颜色为主,具有很强的审美性。

  首先是雍正粉彩中的红地运用,受我国封建王权思想的影响,红色在我国象征着尊贵,因此雍正粉彩中的红地十分稀少并且珍贵,一般用于王权富贵之家,同时红地粉彩的制作原料也十分贵重,通过对现存的红地粉彩成分构成分析中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玛瑙、珍珠、赤金及水晶等原材料,这就导致红地粉彩无法大批量的生产。雍正红地粉彩因其主要用于宫廷装饰,多以华丽、富贵为主,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如花蝶纹长颈瓶,绘有色彩鲜艳的花卉和彩蝶,整体呈现出富贵华丽,是雍正红地粉彩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次是雍正粉彩中的青地运用,与红地相比,青地在在色彩上以淡雅朴素为主,是清朝瓷器中鲜有的存在,主要受文人雅士的喜爱。青地粉彩主要以绘制景色为主,如屹立的松竹、纵横交错的枝干,象征着文人雅士高洁、坚贞不屈的美好品格,是雍正粉彩的重要构成。

  最后是雍正粉彩中的黑地运用,雍正粉彩中黑地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雍正粉彩的价值体现,其中典型的艺术成品有云福碗,碗面以娇黄色衬托绿彩,并点缀以红、蓝等色彩,整体呈现出大气、壮观的形势,色彩杂而不乱,是雍正色彩的集大成之作。

  在款识方面,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民窑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图案标记,以器底绘青花笔、锭和如意,谐音“必定如意”等为突出。

清乾隆紫地开光粉彩花卉诗句纹扁方瓶
清乾隆紫地开光粉彩花卉诗句纹扁方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粉彩瓷器

  到乾隆时期,粉彩瓷器在前两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是所占比重较大的彩瓷品种之一。此时的粉彩瓷器一改雍正粉彩轻盈精巧、细腻典雅、清新隽永的风格,而朝更富装饰性和繁杂富丽的方向发展,所烧制的粉彩瓷集古代文玩器物之大成,融西洋技法,材料于一体,把清代制瓷业的烧造水平推向了史无前例的创造性阶段,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继雍正之后,乾隆时期的粉彩又上升了一个高度,出现了瓷器底部和口部都施以松石绿釉的新品种,这种釉通常是浅绿色,有些带有小的纹片,是一种低温彩釉。

  不仅如此,乾隆时期的粉彩瓷打破历史的局限,在粉彩瓷上多加运用金彩或者黑彩,还有些与青花、斗彩和五彩瓷同时装饰在一件瓷器上,可以说是集大成者了。但是当时官窑粉彩绘画的主题都是限定的,图样都是从皇宫运来,根据时节习俗的变化,纹饰和样式都有严格规定。

  自乾隆开始,与其他彩瓷相比,粉彩可以说是独占鳌头,五彩可以说完全败下阵来,甚至威胁到“陶瓷霸主”青花瓷的地位了。这时的装饰工艺也是日趋繁缛,其精细程度堪比珐琅彩,加上粉彩独有的粉润效果以及层次作用,当时的很多粉彩器都做得栩栩如生,所描述之物的质感、色调和空间都能得以表现。

  乾隆时期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也与皇帝的重视离不了关系,有大量记载证明,很多时候乾隆皇帝都会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形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

  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乾隆皇帝的批准。乾隆时期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瓷都大量烧制,足以证明粉彩在当时的受喜爱程度,在器型方面,常见的官窑白地粉彩器有百鹿尊、九桃天球瓶、九桃盘及三果、戏婴碗等。转心瓶、转颈瓶、套瓶都是清乾隆年间首创的陈设瓷。民窑粉彩器以碗、盘、茶具为多,其中大量碗、盘也是用压风尾的锦地纹样装饰,做工一般较粗,即后人所称的“什锦”器。

清嘉庆黄地粉彩桃蝠纹开光诗文花卉纹双耳瓶
清嘉庆黄地粉彩桃蝠纹开光诗文花卉纹双耳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嘉庆粉彩瓷器

  嘉庆朝的主流依旧是粉彩,当时的常见纹饰有花卉、八宝、云龙、罗汉、婴戏、石榴等。器型有瓶、笔筒、洗、盘、碗、茶壶、戟耳瓶等。早期嘉庆时期的粉彩还是比较精细的,其中,有一种叫做“百花不落地”的相当精细,这种工艺将粉彩与金彩结合,各色花朵将整个画面填满,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干。百花如同天女散花,浮于空中,故称“百花不落地”。

  “百花不落地”的画面繁缛,极尽工巧,衬托出了器物本身的雍容华贵,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出了极大的美感。这种纹饰多在器物主体中心部位绘画牡丹等大朵纹样,在周围加绘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牵牛花等等各种小花朵图案,并且画有很精细的辅纹,让画面覆盖全器,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道光时期就一直沿袭嘉庆的风格技法,并没有什么突出变化。

  民国粉彩瓷器

  而到了民国,瓷业进入了衰败时期。民国年代粉彩瓷器主要是以郭世五仿制的雍、乾粉彩和带有斋堂款识的粉彩最精美,其次是民间收藏的无款或书写清朝各代伪款的粉彩瓷,以及所谓洪宪瓷等。但民国时期的统治者为了给自己或统治集团装点门面,也曾指定专人设计专门样式,特意制作过成批的专用瓷器,其品质和水平并不亚于封建时代的官窑瓷器,完全可以称之为“现代官窑”。虽说仿制前朝的“仿古瓷”大行其道,可是大部分都并没有做出精髓,瓷胎的质量一落千丈,胎质相对疏松,瓷釉与胎骨的结合也不够紧密,釉面上也常出现气泡或是脱釉现象。

  民国早期的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而晚清瓷器则多数没有这一特征。民国初期瓷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开始由制瓷作坊向瓷业公司转型,并由传統的手工生产转变为现代机械化生产。机制瓷器造型更加统一并且规范化,但也略显呆板,而且一般商品化日用粗瓷器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粉彩瓷发展至今,虽说经历过低谷,但也是在一众瓷器里有头有脸,四大传统名瓷名不虚传。现如今,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景德镇的陶艺家们世世代代的不断创新,温润柔美的粉彩瓷也会一直释放它多元的魅力!

  五彩和粉彩的区别

  五彩又称“古彩”,为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锰等金属盐类。五彩主要指黄、青、白、红、黑,也泛指各种颜色,有丰富多彩、五色斑斓的意义。五彩器皿是在已烧成的素色器皿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图案,再在炉中经770~800℃低温二次烧成。烧成后的色彩呈玻璃状,有坚硬的质感,不像粉彩那么柔和,所以又称“硬彩”。

  五彩是景德镇窑在宋元釉上彩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洪武时期已有青白釉红绿彩标本,宣德时期采用了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方法,成化五彩多为釉上彩,嘉靖五彩主要是青花五彩,万历五彩以色泽浓艳著称。清五彩以康熙朝为最佳,这时期还用新配制的釉上蓝彩代替釉下青花,并广泛应用金彩和黑彩。

  雍正以后因为粉彩的盛行,五彩很少被烧造,少量的五彩瓷生产常常是为仿制明代五彩而出现。粉彩于清康熙末期创烧,是五彩进一步发展与升华的结果,其中有珐琅彩的影响因素。在已经烧成的白胎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既可作熔剂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再把用芸香油调和的彩料施于玻璃白上,用画、填、洗、扒、吹、点等手法将颜色以深浅不同的层次晕开,使纹饰有明暗浓淡层次,再入窑经720~750℃低温二次烧成。由于掺入粉质,改变了五彩单线平涂的生硬色调,瓷面光泽透亮,柔丽淡雅,视觉上比五彩柔和,所以又称为“软彩”。

  粉彩瓷器拍卖价格

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2010年11月11日的一场拍卖,让伦敦博罗(Borough)区域的Bainbridge拍卖行拍卖中,一个估价80万英镑至120万英镑之间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刷新了2010年6月由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创下的纪录,成为最新的中国最贵清代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的鉴定

  清雍正粉彩瓷器鉴别要点

  陶瓷史家陈万里先生说过:“雍正白釉之进一步提高,合于釉上施加软彩的要求,因而收到相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效果。”雍正粉彩的彩料配制技术也较高,雍正民窑粉彩的花卉、花鸟纹饰粗犷,人物画中善绘刀马人物或戏剧故事中的情节,色彩凝厚浓艳,胎体厚重,琢器的外底部多为砂底。

  雍正粉彩的造型极为丰富,无论是餐具、文具还是陈设品都很优美,一改康熙时古拙厚重之感。大型器规整不变形,小型器各部位处理严谨得当,反映当时制作技巧的高超。其青花款识六字二行者为专人书写,字体工整有力,青花色调纯正。六字三行者书写草率,而青花花押款、斋堂款则比较稀少。

  清乾隆粉彩瓷器鉴别要点

  乾隆粉彩瓷器型形制上丰富多样,特别是用于陈设的各式大型器,如转颈瓶、转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为流行。造型的整体结构比例不协调,虽然高度或口径与书本上的尺寸相同,但器物腹部的弧度不准,不是扩大就是缩小。

  乾隆粉彩瓷胎体有的过于轻薄,也有的过于厚重。胎釉:乾隆早期瓷器的胎还是保持雍正时细润的特点,晚期由于督陶官的不力和经济原因,胎质不如唐英督陶的清早中期,但比晚清仍胜一筹。早期釉质莹润与雍正无太大差别,晚期渐糙。精致的粉彩瓷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疵。一般粉彩瓷器釉面或莹润,或不够干净,釉面常有均匀似涟漪的小皱纹,以陶瓷版画表现最明显,但没有晚清时期釉面不平的波浪釉严重。

  乾隆粉彩官窑瓷器大多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六字款,少数书‘乾隆年制“篆书四字款。民窑粉彩器亦有书六字款和四字篆书款的,但款识书写极不工整。

  清嘉庆粉彩瓷器鉴别要点

  清嘉庆粉彩瓷器从传世品看,已经比乾隆器物逊色得多了。综观其制瓷技术,无论是型还是纹饰题材,都以前期作品为蓝本,没有大的突破,尤其是嘉庆早期,乾隆太上皇健在时与乾隆朝作品基本一致,因此有“乾、嘉不分”的说法。

嘉庆官窑粉彩底款
嘉庆官窑粉彩底款

  嘉庆的精品如不看款识,很容易与乾隆相混淆。嘉庆晚期作品已走向衰退。但也有不可埋没的佳作,应该重视。嘉庆粉彩瓷器

  官窑款识多数在器底,为红彩或金彩或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值得提出的是嘉庆民窑款识,常见一种青花篆书的“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笔划不齐,均用六字的半边字组成,草率松散,有的还不易识别。

  清道光粉彩瓷器鉴别要点

  道光粉彩无论是官窑、民窑的传世品都较为常见。从陶瓷史的发展角度分析,此时处于瓷业的衰退阶段,官窑的技术水平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有些产品也可与乾隆、嘉庆媲美。尤其是“大清道光年制”款或“慎德堂制”款的瓷器。

  官窑的白色地釉较润泽,但底釉如为松石绿釉时比嘉庆器物色稍深;如为白釉时往往出现波浪状的釉面,一般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形成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浪荡釉”的普遍出现,反映出道光时瓷器施釉技术水平不佳。实际上这种现象早在乾隆时期已出现了。

清道光粉彩瓷器底款
清道光粉彩瓷器底款

  道光粉彩的款识也别具风格。青花或红彩篆书者行笔圆润流畅、紧凑。楷书多为斋堂款,用侧锋书写,笔力刚柔相济,红彩浓艳匀净,难以仿制。还有一种红彩满文款的粉彩瓷器,器里外均画粉彩纹饰,外壁粉彩绘七珍,加饰青花和金彩,底部红彩方框内书满文款。

  清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粉彩瓷器鉴别要点

  咸丰一朝时间短,又处于战乱之中,御窑断断续续地烧造。与前几代相比传世品最少。咸丰时官窑粉彩在社会上难以见到。以故宫藏品为例,几乎与道光粉彩相混淆,说明在制作技术上还保持在道光时的水平上。

  同治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工艺水平明显下降,从传世品看还有一定的时代风格,现存官窑粉彩瓷器,大部分是御窑厂专门为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烧制的餐具和陈设瓷。同治时期的白地粉彩瓷器色彩较浅淡,喜绘折枝花卉。此时乾、嘉时常用的色地“开光”装饰已基本停用,仅在皇帝和皇后结婚时的专用粉彩瓷器上才有“开光”龙凤的画面。

  光绪白地粉彩可分精、粗两类。精者一般盘碗可与道光粉彩相媲美,花卉、花鸟纹饰生动,并有“大雅斋与大清光绪年制”款识,粗者分为稍大些的盘、碗、折沿洗等,胎体厚重,色彩浓重,凝厚,龙凤花果纹饰粗放。光绪仿制的乾隆粉彩较多见。喜仿乾隆粉彩九桃大瓶及乾隆粉彩百鹿尊。仿品一般胎体较厚重,色彩浓艳不柔和,纹饰绘画缺乏立体感。

  宣统时期的粉彩,宣统一朝仅三年,景德镇御窑厂仍继续烧造宫廷使用的粉彩瓷器,从故宫传世品看,宣统的粉彩瓷器都是光绪品种的再现,只是款识不同而已。

以上是“粉彩瓷器百科”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半刀泥

“半刀泥”是刻划花装饰的一种特种陶瓷工艺操作。它是用铁质的小刻刀,在经干燥的坯体上刻划成一面深一面浅的凹面与线组成花纹,再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陶瓷装饰品种。

瓷器是什么(附瓷器的起源)

瓷器以高岭土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经成型和干燥,以1200C以上的温度而烧成的器皿。外表施有彩绘或玻璃质釉的器皿。

景德镇玲珑瓷百科

玲珑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施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

珐琅彩瓷器和粉彩瓷器的区别(一看就懂)

珐琅彩、粉彩同为中国传统陶瓷釉上彩绘工艺与西方画珐琅工艺的融合,本文主要就两者的产生、发展,以及原料、制作地点、制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珐琅彩瓷器和粉彩瓷器的区别。

粉彩瓷器特点(粉彩的工艺流程)

粉彩是唯一能撼动青花霸主地位的瓷器,粉彩瓷器特点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做工精美,自问世后,立即成为清朝皇室的新宠。

柴窑(瓷器界的千古之谜)

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相传,柴窑的“柴”字源自后周世宗柴荣。以皇帝的姓冠之,意义不言而喻。

薄胎瓷(薄胎瓷有收藏价值吗)

薄胎瓷,俗称蛋壳瓷,是景徳镇脍炙人口,誉满中外的传统产品之一,是一种精工制作的特种手工艺品。外国人说薄胎瓷是“天上才有的珍品”。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