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形式语言在元青花的运用

  元代青花瓷在中國陶瓷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图纹装饰丰富多样,用笔简练,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韵。本文以元青花纹饰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在绘制中运用的中国画形式语言。

  中国青花瓷在世界瓷器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声誉,特别是元青花瓷更是享誉世界。元青花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对我国传统瓷器的单色釉及刻画装饰的重大突破。元青花在图纹绘制中不仅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式传统题材,如花鸟虫鱼或人物故事。而且将中国画的水墨技法搬到瓷胎上。这跟元代的文人或画家介入瓷器绘制有关。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不少文人或画家为了谋生投身瓷器绘制。从元青花可以看出无论是画工还是图案纹饰与前代相比都有较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题材、布局及线色的运用上。釉下绘画灵动的表现力有助于展现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而青花瓷的“青白”与中国画的“黑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在瓷器的运用是“瓷”、“绘”的融合。丰富了瓷器装饰题材和表现形式,推动了瓷器的发展,让我们从元青花中也能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

中国画形式语言在元青花的运用

  一、“以线造型”在元青花的运用

  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用“线”表现世间万物,线条有浓淡、干湿、粗细、枯焦、轻重、缓急之分。画家通过这些灵动而富有变化的线条表现物象以及表达情感,继而线条被赋予了人的精神风骨,使之生动形象,具有传神写照的特点。这在元代青花瓷的图案纹饰中也有丰富的体现。元青花为釉下彩绘瓷,在坯胎上绘制图案与在绢纸上表现物象一样,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国古代匠师们在不断的探索和积累经验中,把中国画中“线”的形式语言完美地运用到了元青花的图纹绘制中。元青花的图案纹饰有细笔、严谨、工致的线描,也有粗犷、简练、率意的线条。画师们根据不同的绘画题材以及器型把不同的线条运用到图纹绘制中。以元代景德镇窑场烧造的两大青花瓷类型为例,一类是以简笔折枝花为饰的小器。这类瓷器均用线条表现,再用浓料稍事点染。整体看画面,线条流畅灵动,自然而富有生气。一类是以繁缛工细,色泽明艳取胜的至正型青花大器。这类瓷器的线条则更为丰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勾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细匀的线描,似中国工笔画的铁线描,多用于勾勒各种花卉的轮廓,表现纹样的整齐、工谨。另一种是钉头鼠尾描,起笔时顿笔,收笔时渐提渐收,是人物衣纹褶皱画法之一,多用于人物故事图绘制中。元青花常常把元曲故事的有关情节进行再创造而引入瓷画。元青花的人物画主要是通过线描完成。善于抓形,特别是人物的头部五官,传神达意颇有分寸。人物的衣饰,都是先用线条勾勒轮廓,表现质感。第二类是顿挫的笔触,类似于中国画兼工带写的笔法,提按多变,转折有力,多用于描绘景物,如表现松、梅、柳树干的苍劲。用山水画做衬景早是在元青花上得以展示的。山水画自宋元以来得以发展,在中国画的表现也影响了瓷器的装饰。在元青花中充分运用了山水画皴、擦、点、染的表现技法。通过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画面视觉效果,展现不同物象的形态特征,同时也传达了画师的情感。亦中国画常说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及“应物象形”。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线条韵味在元青花的呈现,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画“以线造型”这一形式语言,让我们在瓷器中也能感受到其艺术魅力。

  二、“墨分五色”在元青花的运用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道“运墨而五色具”。“墨分五色”是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之一。“墨分五色”的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中国传统水墨画讲究“墨即是色”。通过墨色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变化,用不同层次的墨色变化来表现我们色彩斑斓的大干世界。青花瓷画也是用单一的色料进行绘制,呈现青白的效果。技法上两者都是通过单色来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元代的匠师们受到中国画“墨分五色”的影响,吸收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在青花绘制上也显现了“料分五色”。即后期所说的头浓、二浓、浓水、淡水、影淡。用专门的毛笔蘸上料水,从笔锋引料水在瓷坯上描绘图案,因色料的浓淡不一而表现出深浅不同的青白对比。通常勾勒的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元青花在着色时往往在后收笔,有中国画的回锋趋势,因此在瓷胎上会显现笔触重叠,烧出的颜色也会有深浅之分,因为颜色厚重,在重叠处会出现黑斑、铁斑、锡斑的现象。元代青花的笔法干净爽利,无论点、划、塌、染都准确清晰,因此在不同的笔触中颜色的变化也更为清晰可见。点处一般青料厚重,往往有铁斑下凹现象,主要表现在竹节、花蕊、山石点苔等纹饰的细微处。划是主要笔法,根据不同物象的形态特征用不同的线条和富有层次变化的料色呈现。塌是以侧笔涂绘,多用于花卉的枝叶,根据画面的需要或浓或淡,或主或次。染是以大笔渲染,是山石、蕉叶等大块面的涂染方法,也是浓淡不一。另外反映元代青花高成就的至正型青花构图繁密,装饰纹样丰富。在直径40厘米的大盘中通常有人物、动物、花卉几类。盘自内向外,瓶颈自上而下有数层甚至十几层纹样。但是却依然繁而不乱、满而不塞。这得益于色料不同色阶的处理。画面曲直分明、节奏有序、虚实相生、韵昧十足而又落落大方。虽然元青花还未有“分水”技法,但通过对元青花的图案纹饰的观察不难看出,其在绘制中对青料色阶的把握,有的放矢,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在元青花的运用。

  三、“经营位置”在元青花的运用

  “经营位置”即构图安排,出自谢赫《古画品录》的六法论之一。强调中国画创作前要构思、构图、运思,使所画物象在画面载体中呈现出很好的效果。中国画的构图讲究布势、主宾、去舍、疏密、虚实、开合、空白。构图是整个画面的关键,是一件作品形式美的集中体现。从元青花中能明显的看到中国画的构图法则。元青花的构图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繁密的,一类是疏朗的。繁密的为官控型,以至正型青花为代表。多绘制于大盘或者瓶罐上,构图呈现的是伊斯兰风格,但是图纹为中国式的传统题材。这与元代为多民族杂居的朝代有关,体现多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这类图纹层层相加,少则四、五层,多达八、九层以上。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图纹几乎布满整个画面,但是却没有杂乱、塞挤的诟病。整个画面有主有次,主体纹饰与辅助纹饰相结合,层次分明。如中国画所说的“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点、线、面相互融合,错落有致,分布合理,使整个画面有节奏韵律感。大气磅礴的同时又不失精致感。另一类是疏朗型的元青花主要为民窑所产,多绘于一些小器物上,如小碗、小罐、高足杯等。大多构图简约,没有多层的装饰纹样,多以折枝花卉为主。用笔爽快流利,带有中国文人画的意韵。内容虽少,但是主体突出,有取势。画面留白却也恰到好处,不因稀而空。元青花的纹饰与器型相结合,把器型也作为绘制的考虑因素。把中国画的“经营位置”原则运用其中,让纹饰与器型相得益彰,更好地展现了元青花的美。

  四、结语

  青花瓷的钴料性能与毛笔绘画的特质,加之“青白”与“黑白”相对应。使得元青花的纹饰具有笔墨浓淡韵律。青花瓷的纹饰和传统中国画一脉相承,青花绘画内容和绘画笔法是相互适应和同步发展的。元青花在绘制中大量地运用了中国画的形式语言,这使其不仅有工艺的实用价值,还带有绘画的欣赏价值。元青花也是中国绘画史的一部分。以“瓷”为载体,让瓷器为中国画发声。“瓷”、“绘”融合,诠释中国文化。元青花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

以上是“中国画形式语言在元青花的运用”的全部内容,本站系口粮站,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及用户投稿,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敬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

元青花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

文章对元青花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演进进行了阐述,并对元代青花的出现与发展作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元青花瓷的艺术收藏价值。

青花瓷的传说

提起青花瓷,人们都知道它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但问起它的来历,人们不一定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明青花人物纹饰的特点与内涵

人物纹饰是重要的瓷器装饰纹饰,明代青花瓷人物纹饰则是重要代表,其具体类型包括神话、科举、历史、高士、婴戏等。

永恒的经典青花瓷

当今市价贵的青花不是元青花,而是永宣年间的青花作品。据业内专家介绍:因为永宣年间的青花不仅工艺高超,而且存世量极少,目前国内仅有几十件。

景德镇青花瓷为何盛名于元代

青花瓷为何在元代走向成熟,并声名远播?这得益于景德镇优质的釉料与精湛的高温瓷烧造技术,波斯钴蓝矿料的再次传入,以及元朝统治者对手工业与对外贸易的高度重视。

下一篇文章
电话/微信:136-5798-8982